支持貴州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精神,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探索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有效路徑,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文物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守好歷史文化保護線,統籌發展和安全,發揮文化鑄魂、文化賦能作用和旅游為民、旅游帶動作用,在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上探索創新、先行先試,推動文化產業、旅游業成為在邁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具有顯著時代特征的幸福產業,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更好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加快建設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強省和旅游強省,為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闖新路提供堅實物質基礎和強大精神動力。
二、主要任務
(一)傳承弘揚長征精神和革命文化
1.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支持貴州加快推進遵義會議會址展陳提升及環境整治項目,指導實施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等重要項目。推動建設紅二、紅六軍團長征貴州綜合展示園、遵義集中展示帶(四渡赤水集中展示帶)、《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石阡困牛山戰斗遺址保護展示園、烏蒙山回旋戰遺址遺跡保護展示園。
2.加強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弘揚。支持貴州重要革命遺址申報評定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創建長征文物保護利用示范縣、示范基地。指導支持貴州創作長征主題文藝作品,實施“重走長征路”研培體驗工程。支持貴州舉辦長征文化發展論壇、紅軍長征文化節。推進革命文物保護管理運用。探索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新路徑。
3.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支持貴州打造以遵義會議為代表的“重溫紅色歷史·傳承奮斗精神”、以中國天眼為代表的“走近大國重器·感受中國力量”等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和經典景區。支持黔東革命老區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促進貴州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融合發展。
(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4.加強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支持貴州苗族村寨、侗族村寨、銅仁萬山汞礦遺址開展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準備工作,推進可樂遺址、大洞遺址、穿洞遺址等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加大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支持申請創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加大對貴州省重點博物館展陳布展項目的支持力度,推進不同層級不同類型博物館發展,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提升服務效能。
5.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支持貴州發揮好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示范作用,建設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教育實踐基地,開展非遺助力鄉村振興工作,建設非遺工坊,帶動就業增收,辦好“中國丹寨非遺周”,培育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體驗基地。
6.實施文化創意產品提升工程。加強貴州民族傳統手工藝保護與傳承,積極發展民族傳統手工業,培育文化和旅游商品品牌。支持貴州開發文化創意產品。
7.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建設。指導貴州編制好長江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建設保護規劃。支持創作一批具有貴州特色的反映長江流域歷史風貌和當代實踐的優秀文藝作品。將貴州段精品旅游線路納入長江主題國家級旅游線路進行宣傳推介。
(三)提升文藝創作和公共服務水平
8.推動開展文藝精品創作。支持貴州建設高水平文藝院團。圍繞重大時間節點、重大國家戰略、重要精神財富、優秀傳統文化等開展重大主題創作,加強國家藝術基金扶持引導,推出一批新時代精品力作。支持貴州承接文化和旅游部重大藝術活動,持續辦好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
9.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貴州開展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和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公共文化設施,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建設。創新公益性和市場化相結合的公共文化管理運營模式,推進公共文化“嵌入式”服務。支持開展智慧圖書館體系、公共文化云示范項目建設。依托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品牌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生態文化及豐厚的文化藝術底蘊,提升鄉村文化建設品質。
(四)推動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數字化發展
10.推動數字技術的應用與創新。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貴州文化和旅游領域的應用。支持貴州征集遴選一批數字文化、智慧旅游創新項目,培育打造一批數字文化和智慧旅游示范項目。支持貴州打造“一碼游貴州”智慧文旅品牌,建設貴州智慧旅游樞紐平臺,開展智慧旅游標準體系建設,推動4A級以上旅游景區智慧化轉型升級。
11.促進文化產業創新發展。支持貴州加快優秀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數字化轉化和開發,推動景區、博物館等發展線上數字化體驗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和旅游品牌。實施文化標識建設工程,打造一批高辨識度的多彩貴州文化名片。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音樂、網絡文化、數字文化裝備、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等產業。推動上網服務、歌舞娛樂、游藝娛樂等行業全面轉型升級,打造“多彩貴州景區(景點)駐場文藝演出”“多彩貴州溶洞音樂周”等旅游演藝品牌。創建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基地),積極探索開展文化和旅游消費數據監測、旅游市場信用經濟發展工作,探索建設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
12.提升文化和旅游裝備“智造”水平。支持貴州大力發展戶外運動、夜間旅游、客運索道等相關裝備制造業,增強裝備技術供給能力。強化新技術、新材料在文化和旅游裝備制造中的應用。鼓勵國際國內一流戶外運動裝備企業在黔投資建廠,建設戶外運動裝備產業園區。打造專業化國際文旅康體裝備博覽會。
13.促進文化和旅游業態融合發展。支持貴州建設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搭建文化和旅游融合創新服務平臺,推進文化和旅游創新產品研發、中試、應用產業化。推動文化、旅游與農業、工業、體育、林業、教育、交通、商業等產業融合,大力發展避暑度假、鄉村休閑、文化體驗、山地體育、溫泉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打造國內一流的度假康養目的地。支持貴州符合條件的城市建設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示范城市。
(五)打造“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游品牌
14.構建高品質旅游產品體系。支持貴州加強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省創建,提升全域旅游發展質量;做優做強黃果樹、荔波漳江、赤水丹霞、百里杜鵑、鎮遠古城、梵凈山、青巖古鎮等高品質旅游景區;提升旅游度假區建設水平;豐富夜間文化和旅游產品,打造“流光溢彩夜貴州”品牌,建設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打造高品質滑雪旅游度假地。
15.提升“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游品牌影響力。支持貴州實施“山地公園省?多彩貴州風”旅游品牌推廣計劃。豐富入境旅游產品供給,提升入境旅游服務質量,開展入境旅游便利化試點。把貴州旅游推廣納入國家旅游宣傳推廣精品建設工程。促進國際山地旅游聯盟發展,支持聯盟探索創新專業化運行機制,積極參與國際旅游規則制定與實踐,開展國際山地旅游業務交流與推廣活動,發揮聯盟在旅游治理體系構建中的專業優勢,擴大聯盟在世界山地旅游發展中的影響力。
16.打造國際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支持貴陽市建設旅游樞紐城市,遵義市、凱里市、安順市、銅仁市建設重要節點旅游城市,打造文化特色鮮明的國家級旅游休閑城市和街區。推動武陵山、烏蒙山、滇黔桂跨區域文化旅游區建設。加快烏江風景道、武陵山風景道建設,打造一批自駕車旅居車營地和旅游驛站。支持川渝黔滇文化和旅游深度合作,共同推動西南民族特色文化產業帶、長江文化產業帶建設。支持貴州與東南亞國家加強旅游合作,建設國際旅游精品線路。
17.發展特色文化和旅游產品。支持貴州深入挖掘、傳承提升特色文化和旅游資源,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舉辦鄉村旅游創客大賽,推進鄉村旅游與文化、農業、傳統村落和民族特色村寨等融合發展。實施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和鄉村旅游集聚區。實施鄉村旅游提升行動,推廣“創意下鄉”,培育等級旅游民宿品牌。
18.實施生態旅游優化提升工程。支持貴州梵凈山、大苗山生態旅游發展,植入文化元素、豐富文化業態、提升文化內涵,發展森林康養、自然教育、生態體驗、戶外運動產品。支持旅游景區、賓館飯店、民宿客棧等旅游企業開展綠色發展示范,實施節水節電、綠色低碳升級改造項目。推動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
19.做深做實文明旅游工作。扎實推進文明旅游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深入組織主題實踐活動,廣泛開展宣傳教育,依法實施旅游不文明行為懲戒,積極加強部門間協同聯動,著力提升行業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推動游客文明素質提升。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加強組織協調和工作統籌,將支持貴州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持續推進。推動建立工作協調機制,文化和旅游部產業發展司、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作為聯絡單位,具體負責日常溝通協調等工作。
(二)強化政策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將協調有關部門落實國發〔2022〕2號文件有關政策措施,加大對貴州文化和旅游發展的支持力度,指導貴州省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力爭形成一批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成果。
(三)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支持貴州深化國有文化和旅游企業、國有文藝院團改革,聚焦主責主業進行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著力發展壯大一批文化和旅游領域重點企業,扶持鄉村文化和旅游企業發展。
(四)堅持統籌規劃。支持貴州科學合理規劃建設文化和旅游項目,要充分考慮地方資源稟賦、發展基礎、區位條件、市場需求、地方財政保障等因素,通盤考慮產業發展、土地利用、歷史文化傳承、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嚴守紅線,嚴防盲目上馬和低水平、同質化建設。
(五)推動盤活存量資產。支持貴州省強化主體責任,深化盤活存量旅游項目工作,努力提高資產質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六)夯實人才基礎。強化人才培養培訓,聚焦貴州文化和旅游發展需求,支持貴州建設文化和旅游高等院校。支持貴州承辦全國性的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訓及職業技能競賽。完善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機制,努力造就一批領軍人才和中青年骨干人才。支持貴州文化和旅游領域智庫建設。
來源:文化和旅游部、貴州省文化和旅游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