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霜降一過,父親就格外地忙碌起來。他要把種植在田頭地間成熟了的紅薯挖回來。清理干凈泥巴,碼成堆,放在堂屋一角,等天氣晴好的時候,釀紅薯酒,過年時喝呢。隨著父親年事漸高,我多次勸他,別再伺弄這些紅薯了,萬一扭傷了身體劃不來,等過年了,我給你買兩件白酒或是紅酒回來,管你喝夠。父親卻執拗道:“市場上買的酒,怎么能跟紅薯酒比呢?!”
紅薯酒是家鄉寧遠的一種自釀酒,釀造歷史起于何時,已無從考證。紅薯酒,顧名思義就是以紅薯為原料釀造而成的酒,就技術層面而言,應該歸于蒸餾酒之列。當地有民諺說:“寧遠紅薯酒,家家戶戶有”。紅薯酒在寧遠縣的普及程度之高,由此可見一斑。寧遠本地人美其名曰“寧遠茅臺”,足見人們對紅薯酒是何等的喜好了。
紅薯在我的家鄉很常見,房前屋后,田間地頭,只要是有泥土之處,皆可種植。三四月間,把三寸長短的細嫩秧苗種下去,待到秋天,一株紅薯藤就可收獲幾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紅薯。以前紅薯是人們賴以生存的主糧,而今在農村,紅薯的主要用途除了喂豬,就是釀酒。釀造紅薯酒方法看似簡單,但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屬于技術活。釀紅薯酒,對場地要求不高,不需要生產車間也不需要流水線作業,釀造的工具也是農家現有的。普通的農家,隨便騰出一塊十來平米的空地或是房間,就可開工進行。
用以釀酒的紅薯,必須是霜降之后從地里采挖出來的,表皮無腐爛、蟲咬的痕跡,且要選擇淀粉含量多的,這樣的紅薯出酒量大。先用清水將紅薯洗凈,然后放入大鐵鍋內蒸煮到熟透,搗爛成泥狀,之后再將一種叫餅藥(鵪鶉蛋一般大小,農家自制,成分為多種草藥混合)的酒曲(粉)撒在上面,攪拌均勻。待完全冷卻后,一并放入潔凈、干燥的瓷缸內密封、發酵。大約經過20天左右,這些已經發酵的紅薯泥,經過技術加工,便可釀造出美味的紅薯酒來了。
在老家農村,釀紅薯酒與殺年豬、磨豆腐、炸米果、烘臘肉,都是過年前必不可少的保留節目。冬天干燥雨水少,臨近春節,家家戶戶就開始在自家的坪地里,用磚頭圍砌起一個簡易的灶,高、寬各一米左右,一只盛滿了紅薯泥的大鐵鍋放在灶上,木制的蒸籠(內置一竹槽,以助酒流出)則放置在鐵鍋上,再在蒸籠上面加上另一只盛滿冷水的鐵鍋,一個準備接盛酒的器皿(可以是玻璃的,也可能是陶瓷的)。這樣,釀造紅薯酒的行頭就算是配備齊全到位了。只等灶膛里紅紅的柴火燒起來,紅薯泥歡騰起來,熱氣冒起來,沁人的紅薯酒香開始彌漫在空氣中,侵入你的鼻子以及五臟六腑。清洌溫熱的紅薯酒從蒸籠里汩汩地流入到器皿內,農人的喜悅和歡樂便洋溢在臉上。當頂層鐵鍋內的冷水被蒸汽加熱甚至沸騰時,必須不停地把熱水舀出來,以將其充分利用。因此,每每蒸釀紅薯酒的時候,也是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可以舒舒服服、清清爽爽地用熱水洗頭、洗澡。母親則用這熱水來洗全家人的衣服、褲子和被子,以及家中一切需要清洗的過年物什,都可以用釀酒所產生的熱水來洗滌,干干凈凈迎接大年。
頭道紅薯酒度數較高,酒體醇厚,越往后,度數會越來越低,酒味也會越來越薄。這時就要將鐵鍋內的紅薯泥(酒糟)倒出,重新放入新的紅薯泥,開啟又一遍釀造過程。一般而言,100斤紅薯泥,可蒸釀出紅薯酒40斤。有時候火候掌握不好,鐵鍋內的紅薯泥被燒焦了,蒸釀出來的酒中就會散發出一種焦糊味,大大地影響了酒的品質,主人后悔不迭。品質好的紅薯酒,人們會擔到集市上去售賣,換來錢幣補貼家用。大過年的,人們對紅薯酒的需求,大著呢,壓根不愁銷路!品質稍次一點的則留著自己飲用。隨著勞務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如今農村種植紅薯的是越來越少了,釀造紅薯酒的人家也就大不如以前,紅薯酒自然就顯得愈發地金貴起來。即使是釀酒人家,也多是自給自足,少有外售的了。過年前釀的紅薯酒,可以喝到第二年的春插。
從小到大的記憶里,父親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紅薯酒。尤其是春節里親戚之間你來我往的,號稱“寧遠茅臺”的紅薯酒成了家家戶戶待客、宴請和自飲的標配?!耙粔丶t薯酒一爐火,除了神仙就是我”,這樣的生活狀態,幾乎貫穿了寧遠愛酒、好酒人的一生。
紅薯酒究竟有多少度,貌似沒有一個權威的說法。據“酒精考驗”人士飲用后估測,紅薯酒的度數大概在10度至15度之間。紅薯酒度數不高,又是純紅薯釀造,屬于原生態環保型飲品,加之紅薯香味濃郁,醇厚豐滿、回味悠長,易進口、不上頭。所以,人們往往小覷了它的后勁和威力。我的一位朋友,北方人,年輕氣盛,高大威猛,以喝高度白酒見長。春節期間去我家作客,初次品嘗紅薯酒,被它散淡的滋味所迷惑,以茶盞連續喝下十多杯后,席上仍談笑自如,不見絲毫醉意,能自行打車回去。待次日見面卻大呼紅薯酒厲害,使他出足洋相。原來是這哥們在車上時酒勁發作,下車時已是云里霧里,居然把脫下的衣服和手機都落在出租車上而渾然不知。
他抑或還不曾明白:紅薯酒雖然好喝,也不能貪杯啊!
(作者:劉文清,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人。圖片均來自網絡)
[來源:大湘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