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 id="nw1ce"></td>

  • <table id="nw1ce"><option id="nw1ce"></option></table><p id="nw1ce"></p>

    1. 社區食堂助老,不是要取代飯館

         日期:2022-11-03     來源:澎湃社論    瀏覽:35    

      政府積極作為,做的是扶老助困的兜底保障,而不是取代既有市場化餐飲場所。

      北京日報客戶端 圖

      近段時間里,“食堂”成了輿論場里的熱詞。

      10月31日,住建部、民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為期2年。通知表示,試點社區應規劃建設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幼兒園、托兒所、老年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還將配建食堂、家政服務網點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

      但是,“小區要建食堂”被很多人劃了重點。其實,住建部、民政部推動相關試點,旨在“聚焦群眾關切的‘一老一幼’設施建設,聚焦為民、便民、安民服務”,要求建設的社區配套設施當中,既有食堂,還有便利店、菜店、郵件和快件寄遞服務設施等,這些設施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而且也沒有強調要建設所謂“國營食堂”。

      其實,發揮社區食堂便民功能,對于應對中國老齡化社會,優先服務失能、失智老人,意義重大,特別是在目前疫情時有反復的情況下,社區食堂發揮著社區助老配餐中心的重要職能。

      社區食堂建設,一直是各地惠民實事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以上海來說,2007年,長寧區仙霞新村街道開出了上海首個社區食堂,之后升級為長者食堂。2019年,“新增200個社區老年助餐點”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目前,以老年人為主要服務對象的長者食堂在上海各街鎮遍地開花。

      從宏觀政策上,去年年底,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提出:要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務網絡,打造一批標準化社區老年食堂(助餐服務點)。近期各地也紛紛出臺落實措施,一般都要求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化運營、公益屬性、綜合監管”的經營原則;有的農村地區也在試點互助孝老食堂,依照“政府搭臺、村居承辦、居民互助”原則運作。

      無論是社區食堂還是長者食堂,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配套政策,都沒有強調食堂的“國營”屬性,相反更多強調了“社會化運營”“企業運作”。

      社區小食堂里有著民生“大文章”,助老食堂關系到老年人舌尖上的幸福感,政府積極作為,搭臺唱戲,做的是扶老助困的兜底保障,而不是搞行政壟斷,更不是取代既有市場化餐飲場所的多樣性選擇。對老年人來說,家門口的社區食堂更便捷、價格更親民、口味相對更清淡健康,多了一個性價比高的選擇和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重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而且報告還第一次明確提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要求。發展社區食堂,既沒有,也不必強調其中的所有制屬性。

      總之,建設社區食堂是給老年人多一項選擇,做的是加法,不是減法,是增值服務,而不是取代、排斥。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
      網站首頁  |  華夏一縣一品網創業服務中心  |  華夏一縣一品網全國縣級分站站長創業招募函  |  招聘  |  華夏一縣一品網商戶入駐須知  |  網站地圖  |  會員等級  |  廣告服務  |  違規舉報
      • 聯系我們

        電話:0571-86995329

        郵箱:yixianyipinshop@163.com

        微信:xiangwen6831

      • 華夏一縣一品網訂閱號

      • 華夏一縣一品網小程序

      • 云滇一縣一品訂閱號

      • 云滇一縣一品小程序

       
      黄色免费网站亚洲